首页 / 资讯中心 / 

香港优才,2025年已经不行了吗?9.3万人遭遇拒签!

2025-04-25


香港优才,2025年已经不行了吗?9.3万人遭遇拒签!

近期接到很多朋友咨询,问到最多的是“香港优才是不是不行了”?

近期港府公布了近5年的各项人才申请数据、获批数据、拒签数据,优才依然是拒签率最高的,拒签的原因有很多,有被中介忽悠的,DIY缺失材料,也有自身条件不满足申请资格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港府公布最近公布的近5年各项人才的数据:

香港各项人才计划的申请人数在过去五年持续增长

2022年出现显著转折:当年申请人数达9.763万,获批人数激增至6.0559万,是2021年的两倍;2023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申请量突破22万,2024年增长势头依然强劲。

这一现象主要源于2022年10月16日《施政报告》推出的重磅人才政策,其中两项措施尤为突出:正式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高才通计划),以及取消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的配额限制。

这两项政策直接推动了内地居民申请香港身份的热潮,使2023-2024年成为获取香港身份的黄金窗口期,众多专业人士借此机遇成功获批。

如果你对香港身份感兴趣,可以点击下方链接去做一个专业测评查看结果,符合(优、专、高、留和投资)哪一种或直接来联系我们咨询【微电同步:18145843328】一对一免费咨询评估↓↓↓

香港身份规划综合测评:https://www.galaxyoversea.com/detail/1?pla=yinhe-n&spreadword=250425-1


最新申请被拒数据:


高才通计划虽然申请人数众多,但拒批率较低,平均仅为4.67%。符合条件的朋友可以放心申请,把握港府的政策红利。

香港专才和留学的获批率同样很高,特别是留学项目,获批率超过95%。对于学历普通、无法申请高才或优才的人士,建议考虑通过赴港留学获取身份。

优才计划在2024-2025年度的拒批数量惊人,高达9万多例。2022年至2025年2月近三年香港优才计划共有超16万人申请,合计有10.6万人被拒批,平均获批率仅有17%。

在优才获批人数中,金融及会计服务、资讯科技及电讯依然是获批的主体,占总获批人数的50.3%。


为何优才拒批率如此之高?

一方面,因为过去两年港府为了揽人,条件利好,2023年优才开放年度配额不限人数,导致当年内地申请人大量涌入,一年少审批通过12万人,搞定了KPI指标。

搞定指标不缺人了,就回收紧或关门,放眼全世界引流都是这个逻辑。

另一方面,申请人多了,门槛水涨船高。

过去优才采用打分制,满足80分底线就可以申请,但满分245分的设置让天花板足够高,给足了优秀人才互相卷的空间。

现在综合计分制简化成「12项里满足6项」就可以提交,一看条件倒吸一口凉气:


过去985本科都有加分,现在QS前50的大学研究生才有资格起步。朋友看完表格叹气,说自己只有第一项年龄50岁以下能达标…

优才被拒的原因有哪些?

其一,不满足基础条件:例如学历方面未达标,存在虽有本科学历却缺失学位证,或者虽持有学位证但无法经由入境处认可的渠道(如学信网无法认证)进行核实的情况;另外,存在不良入境记录等也会成为拒批因素。

其二,实际综合评分未达要求:申请人在申请前自行评估时出现偏差,入境处审核时发现申报分数与实际情况不符,致使最终分数未达到标准线。

其三,提交的资料不完整或不符合规范: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讲这并不等同于拒签,入境处会发出补件通知,但随着电子化流程的推行,部分申请人因未接收到通知而错失补件时机。

其四,鉴于申请人数众多、竞争激烈:入境处会“择优选取”更具竞争力的人才,若申请人综合竞争力不足,也极易遭到拒批。

如果你也香港优才感兴趣或还有疑问,欢迎来联系我们【微电同步:18145843328】一对一免费咨询!

简单头像框关注二维码 (7).jpg


优才计划谁比较适合申请?

即便在2023至2024年期间,优才计划出现了大量拒批案例,但香港于此前取消了该计划的年度配额限制,且在2025年持续沿用了这一政策,表明从理论上来说,只要申请人满足相关条件,都有可能成功获得香港身份。

根据2025年新版香港优才计划政策调整及全网信息综合分析,适合申请新版优才计划的人群可分为以下五类:

1、高学历与STEM领域人才(核心优势群体)

全球百强名校硕博毕业生:

需毕业于QS/泰晤士/上海交大等排名前100高校,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优先,申请时需满足12项评分标准中至少6项(如学历、专业领域、语言能力)。

案例:麻省理工AI博士+3年硅谷工作经验,符合名校、STEM、国际经验等8项标准。

名企高管与技术专家:

需在阿里、腾讯、华为等世界500强或上市企业担任高管/核心技术岗位5年以上,年收入超100万港币(约92万人民币)。

数据参考:2025年获批案例中,金融科技高管占比达37%。



2、企业家与高净值投资者

企业主/上市公司股东:

持有年利润500万港币以上企业50%股份,或持有上市公司10%以上股份(如创业板企业实控人)。

政策红利:香港企业税仅8.25%(内地25%),且无增值税及资本利得税。

需具备海外学习/工作背景,回国后创立企业年营收超1000万人民币,并计划拓展香港及国际市场。

典型路径:通过香港公司控股内地业务,实现税务优化与资产隔离。



3、金融与科技行业精英

国际金融从业者:

在投行/资管/保险领域有3年以上经验,持有CFA/FRM等证书,具备中英双语能力(雅思7.0或同等水平)。

薪资对标:香港投行VP年薪中位数180万港币,比上海同岗位高35%。

如果你对香港身份感兴趣,可以点击下方链接去做一个专业测评查看结果,符合(优、专、高、留和投资)哪一种或直接来联系我们咨询【微电同步:18145843328】一对一免费咨询评估↓↓↓

香港身份规划综合测评:https://www.galaxyoversea.com/detail/1?pla=yinhe-n&spreadword=250425-1


科技创新人才:

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医药领域有专利或核心项目经验,曾获国家级科技奖项者优先。

政策支持:香港科学园提供最高500万港币创业补贴。



4、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多语言能力者:

需精通英语+第二外语(法语/日语等),曾在跨国企业负责跨区域业务,国际工作经验累计2年以上。

案例:某快消品集团亚太区市场总监(英法双语),通过国际经验、语言、名企背景等7项标准获批。

海外归国人才:

在欧美完成硕士以上学历,拥有3年以上海外名企工作经验,计划通过香港衔接内地市场。

典型优势:同时符合名校、国际经验、语言等多项评分标准。



5、特定政策倾斜群体

大湾区紧缺行业人才:

法律/航运/航空等香港八大中心建设相关领域,需具备高级职称或行业认证(如国际仲裁员资质)。

数据:2025年人才清单新增9项专业,相关领域获批率提升至78%。

文化体育杰出人士:

曾获奥运奖牌/戛纳电影节奖项/茅盾文学奖等国际级荣誉,可通过成就计分制直接获批。

需特别注意的隐性门槛:

续签成本:中产家庭年均支出约45万港币(含教育/住房),需持续7年财务规划。

材料严谨性:收入证明需提供完税记录及银行流水,企业主需提交审计报告及股权结构证明。

政策窗口期:2025年优才计划取消配额限制,但入境处审查趋严,建议符合条件者尽早申请。

如果你对香港身份感兴趣,可以点击下方链接去做一个专业测评查看结果,符合(优、专、高、留和投资)哪一种或直接来联系我们咨询【微电同步:18145843328】一对一免费咨询评估↓↓↓

香港身份规划综合测评:https://www.galaxyoversea.com/detail/1?pla=yinhe-n&spreadword=250425-1

香港择校评估海报_画板 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