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全部

中资企业占领中环,变迁的城市天际线,隐藏了香港的城市发展史

2022-04-28

从维多利亚港对望的香港,大概可以号称是世界上最壮丽的城市天际轮廓线之一。

天际轮廓线是城市的标志。一个城市的定位和发展潜力,都显现于其中。外形独特的地标逐一于城市中崛起,标志着属于该地人民的信心、力量与成就。渐渐地,它们塑造出城市的外形,同时突显出城市的形象。

在过去的半世纪,尤其在二十世纪末端,这天际轮廓线急速发展。在高楼大厦与太平山脊的横纵交错之间,隐藏着香港的城市变迁史。

中资企业占领中环,变迁的城市天际线,隐藏了香港的城市发展史

01

不允许遮挡的太平山和狮子山

内地游客来港必逛的景点肯定是从星光大道远眺维港风光。

和其他港口不同,维港的海水本身没有看点,由于不断的填海,原来的“海”已经变成了“江”,因此也叫“香江”。

但就是这短短的“香江”,配合港岛上排列紧密、错落有致的摩天大楼,再衬以雄伟的太平山,就构成了一幅独特的图画。在这里,海岸线、中环的大厦天际线,以及太平山的山脊线,层次分明,再配合香江水,远远看去,令人赏心悦目。

(横屏观看体验更佳)

中资企业占领中环,变迁的城市天际线,隐藏了香港的城市发展史

如果是夜晚到达星光大道,可以欣赏“幻彩咏香江”的灯光汇演——港岛上,从湾仔区到中环区的几幢摩天大楼,会依次亮起彩色灯光,楼顶的激光射灯,也会配合星光大道上的音乐起舞,这是不少初到香港的游客必看项目之一。

中资企业占领中环,变迁的城市天际线,隐藏了香港的城市发展史

当然香港的城市天际线最讲究的一点不是高楼大厦。而是从尖沙咀看维港对岸,基本上从任何角度,都能看到对面港岛的太平山山脊线,而如果从港岛区往九龙看,也一定能看到九龙狮子山的山脊线。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安排,目前主要有三种解释:

第一种是说港府有意为之,因为太平山和狮子山都是香港的重要象征,因此港府在审批大厦的时候,都对高度有一定限制,不得遮挡太平山和狮子山的山脊线。

第二种说法是香港建筑密集,街道狭窄,容易给人比较压抑的感觉,所以港府不希望高楼大厦把山脊挡住,这样人们在街道空隙中抬头远眺的时候,还能看到山脊的绿意。

中资企业占领中环,变迁的城市天际线,隐藏了香港的城市发展史

第三种说法是早年启德机场建在维港边上,每日起降航班数量巨大,为了避免发生飞机撞大楼的事故,因此对维港的建筑采取限高措施,无心插柳露出了两边的山脊线。

中资企业占领中环,变迁的城市天际线,隐藏了香港的城市发展史

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不过这个事也没有一个官方解释,所以不知道港府具体是出于什么考量,或者只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巧合也说不定。但是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都体现了太平山和狮子山在香港天际线的重要地位。

中资企业占领中环,变迁的城市天际线,隐藏了香港的城市发展史

1854年维港太平山天际线(油画City of Victoria,香港艺术馆藏)

两座山的象征意义也有所不同,早年逃港潮来到香港的新移民多居住在狮子山脚下的镣屋或是贫民区,他们之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通过努力,成功地在香港站稳了脚跟。而太平山上豪宅遍布,住户往往非富即贵,是狮子山的新移民奋斗的目的地,因此这两座山完美地诠释了香港的自强不息与拼搏精神。

在香港城市天际线中,除了两条重要的山脊线,就是由香港的高层建筑构成的大厦天际线。这些摩天大楼背后,往往蕴藏着不少故事,特别是香港中环区大厦天际线的变迁,可以反映出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的重大历史变化。

02

中环天际线的竞争

现在为人所熟知的香港城市天际线,基本是80年代左右加速建设时期形成的。

其中,最有名的无疑是汇丰大厦和中银大厦。汇丰银行大厦于1985年建成,当时斥资超过52亿港元,被称为“全球最昂贵的独立建筑物”。

这栋建筑由英国建筑师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设计,位于面向具历史及象征意义的皇后像广场,业主以破天荒史无前例的造价让此建筑成为大英帝国在这片最后的殖民土地上的一个纪念碑。

中资企业占领中环,变迁的城市天际线,隐藏了香港的城市发展史

如今再去看汇丰的这栋大楼会觉得平平无奇,无论是中银大厦还是IFC二期在高度上都秒杀汇丰,但是这栋楼最重要的意义不在于高度,而是它的位置所展现的汇丰银行的地位。

它紧临海岸线,对面即是香港立法会大楼。在汇丰大厦,不用爬到高层,便能欣赏到全海景,甚至可以俯视维港。

中资企业占领中环,变迁的城市天际线,隐藏了香港的城市发展史

不少老香港人都说,汇丰大厦在香港的地位独特,当年港府为了留住汇丰,特别允诺,将来无论填海或是批出新地,在汇丰大厦前直到维港的海岸线范围内,不会出现阻挡汇丰大厦的摩天大楼。对于这个“八卦”,现在无法考证,但这个传闻反映出汇丰在香港大众心中的地位。

另一个体现汇丰地位的说法是,其大厦顶层拥有直升机停机坪,而汇丰的大班(即高管)可以乘坐直升机,直接飞回到太平山顶的住宅。早年,有香港媒体评论说,汇丰的高管用这种方式,向当时崛起的香港富豪展示实力,让香港商界明白,谁才是香港金融界的实权人物。

中资企业占领中环,变迁的城市天际线,隐藏了香港的城市发展史

但这只不过是英资财团余晖下的回光返照罢了。在回归之前,香港由几个重要的英资财团把持经济命脉,包括怡和、太古、会德丰及和记黄埔等。由于担心中国解放后对香港政策有变,这些老牌英资集团盘算着随时可以撤出香港。

怡和把资金从香港抽去收购英国及其他国家的资产,太古集团则全力发展航空业,以方便随时可以把资产“飞”出香港;会德丰集团则全力发展航运,被香港评论员戏称为“浮在海上的财团”。

与英资财团相反,香港不少本土商人看好中国解放后的国运,大力收购英资财团的资产,特别是房地产。随着香港经济的繁荣,这些手握大量土地的地产商财力不断壮大,上个世纪70年代,新鸿基地产、长江实业、合和实业、恒隆集团以及大昌地产等先后在香港上市,成为香港“地产五虎”。

中资企业占领中环,变迁的城市天际线,隐藏了香港的城市发展史

中环的天际线格局也因此发生变化,早年港岛中环一带沿海的大厦均为老牌英资财团所建。但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港资及中资大厦拔地而起。今天我们看到的中环天际线,更多反映的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后,香港本地财团兴起,逐步占据香港经济重要地位的重大成就。

其中最显眼的无疑是中银大厦和IFC(国际金融中心)二期。前者代表了中国经济的力量,而后者更多代表了港资本土财团的实力(IFC II由新鸿基、恒基兆业等港资财团合建)。

中资企业占领中环,变迁的城市天际线,隐藏了香港的城市发展史

汇丰大厦建成的那年,中银大厦动土启造,建筑师是大家都熟悉的华人设计师贝聿铭。抱着要建得比汇丰银行更高的清晰目标以及有限的造价预算,贝聿铭选择以他熟悉的三角构架建筑语言来结构钢结构与玻璃幕墙。

中银大厦建成于1989年,再过8年,香港回归祖国怀抱。在中英谈判争执有关香港基本法的问题期间,一些风水术士曾将它的锐利尖角比喻为一把利刀,瞄准港督彭定康所居住的港督府。

中资企业占领中环,变迁的城市天际线,隐藏了香港的城市发展史

在97以前,中银大厦在夜里发出的冷冷白光远眺海港的影像,的确让人联想到中国就香港回归问题上的姿态。

自汇丰大厦往东,基本上被港资及内地中资大厦所占据,而过往老牌英资财团,如今主要的代表建筑主要剩下Landmark(置地集团)、遮打大厦(置地集团)以及怡和大厦(怡和集团)等。

中资企业占领中环,变迁的城市天际线,隐藏了香港的城市发展史

这些中环大厦的高度,也体现出内地中资、港资及英资力量在香港的发展对比。例如怡和集团所在的怡和大厦于1973年建成时,一度是“香港及亚洲”最高建筑。但这个双重第一的头衔很快便被中银香港大厦超越。

而中银香港的第一也没能保住太久,新鸿基和恒基兆业共同发展的国际金融中心二期(IFC II)便又后来者居上,更成为香港的地标建筑。随后,新鸿基进一步超越自我,又在九龙兴建了“国际贸易广场”(ICC)。如今,在维港边上,IFC II和ICC就像是香港的大门,构成了维港两边主要天际线的中流砥柱。

中资企业占领中环,变迁的城市天际线,隐藏了香港的城市发展史

03

香港天际线将继续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近10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进一步发展以及香港在国际上的吸引力上升,不少内地中资国企、民企进一步落户香港。港岛的大厦群又出现了一些新贵。例如2012年中国建设银行大厦就建在了友邦旁边。

中资企业占领中环,变迁的城市天际线,隐藏了香港的城市发展史

香港摩天大厦上方的广告牌,在过去20年也发生了不少变化。在香港回归前,来这里打广告的多以外国企业为主,耐克、苹果等公司广告牌都曾长久矗立在大厦楼顶。但过去20年,海尔、TCL、五粮液、茅台、建设银行……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广告牌开始占领这些摩天大楼的顶层宣传阵地。

在进驻中环的摩天大厦同时,来香港收购商厦和开发土地的内地中资企业及民营企业也越来越多;在资本市场上,内地中资企业也频频举牌港资企业甚至是老牌英资财团。比如2020年平安增持1080万股汇丰控股,成为了汇丰的第一大股东。

中资企业占领中环,变迁的城市天际线,隐藏了香港的城市发展史

当然,也不能笼统地认为中资企业进入中环并向港资、外资举牌就说明港企、外企没落,中资一统江山。事实上最近这些年不少媒体的舆论方向都是如此,比如李嘉诚出售中环中心之后,就有媒体说提出港资没落的观点,其实这是不客观的。

中资企业占领中环,变迁的城市天际线,隐藏了香港的城市发展史

对于真正企业家来说,他所追求的,也不应该只是满足于在某几个城市天际线上的广告牌,抑或是拥有某幢地标大厦的所有权。毕竟,当年日本企业也曾经买下美国帝国大厦,结果又如何?历史总是在不断重复,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总归是没有错的。

中资企业占领中环,变迁的城市天际线,隐藏了香港的城市发展史